打造基础教育师范人才培养新高地

  师资团队     |      2024-11-20 17:34

  强化知行统一,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学院严格师范生技能考核,建成师范生技能考核网络平台,将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与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工作有机融合;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将“1+X■◆★◆★◆”职业技能证书等特色课程纳入专业选修模块;推动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实习、顶岗支教等★◆◆★■,帮助师范生对小学教育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完成对教师职业的初体验。

  师德是为师之魂。学院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基因,抓实抓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工作。

  学院秉持“百年师范”办学特色,在强化师德培养的同时,多策并举锻炼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伙伴式发展联盟◆★■■■★。学院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南昌市各小学、省科技馆★■■★◆◆、省博物馆、企业等建立互利共赢持续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专业链与教育链的对接。援派教师深入基础教育一线进行社会实践■★■◆,担任科普副校长★■★★★■,开展课题合作研究等,为小学教师业务提高提供服务,也使自身得到实践锻炼■★◆。科学组织好“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顶岗支教”等系列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巩固学院小学教师培训重要基地的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化合作。

  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36篇■■◆,其中32篇在核心期刊发表,15篇被SCI、EI索引收录,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省级以上课题立项36项,结题20项★★,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现有省级线门◆◆■、省级线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师范生参与红色基地参观实践、社区志愿服务实践、社会科普实践等活动。

  打造校内校外“双阵地”实验实训平台。校内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训、培训等多功能一体的一流实训环境◆■★★◆,建设特色鲜明的“师范生技能实训中心★★”,满足师范生技能训练要求◆■■◆★◆;校外建立20多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南昌市多所小学、江西省科技馆、南昌市科协等建立密切联系,开展长期及多元化合作,实现双赢。

  开展交流式师资互聘。建立健全学院教师与小学师资“双向互聘”★■◆◆■“合作教研■■”培养机制★◆,实行教师定期脱产锻炼制度,要求承担“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轮流脱产到小学一线兼职授课◆■、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服务基础教育意识。近三年,学院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共同申报的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12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地方小学高级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整合校内教师、聘请其他高校专家学者和小学高级教师等多种形式■◆◆,学院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院近四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81◆★◆★★■.9%,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在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学院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展望未来,学院将积极发挥师范教育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地方协同发展,实现培养成果有效转化★◆★,不负■■■◆“百年师范■◆,教师摇篮”的美誉,继续做优◆★◆◆“小学教育”◆■◆◆★■,为打造南昌基础教育服务高地◆★,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努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是“中国幼教之父”,他提出的“一切为儿童■★■,为儿童的一切◆■◆★”及■■★◆★“做中学★◆◆■■■”“活教育”理论,对整个师范教育有很深的现实指导意义。学院把学习了解陈鹤琴教育思想作为传承百年师范教育基因、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学★◆■◆、演★◆◆、悟、行等多种形式提升师德涵养、升华师德情怀◆■◆★★■。

  豫章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持“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办学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持续完善“德高、学厚、能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着力培养能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小学教育工作者■◆◆★★。

  “强教必先强师★◆■◆■”,师范教育是培养教育者的教育,是培育高质量教师的关键途径,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只有推进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师范人才,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为落实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院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定位★★★■■■,对现有小学教育和科学教育两个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小学教育专业向培养具有科普特长的全科型小学教师转型,科学教育专业向培养具有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小学科学教师转型。同时★◆,学院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开设“真爱梦想班”和◆■◆◆◆“笃行创新实验班”◆◆■■■■,满足立志成为乡村小学教师和卓越型教师的师范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依托“UGS”三位一体共育机制,学院主动融入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大环境■■◆◆■★,拓展合作平台,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助力师范生专业发展◆★■★◆■。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有发展、敬业爱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7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比例达82★★■■■.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8.6%,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

  构建“四系统双循环”质保体系。通过打造“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运行与监控★★、质量评价与反馈■■◆”四大系统,实现学校内部小循环和校内外大循环■★■★■◆,助力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进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专业建设,持续改进各育人环节,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获奖人数人次逐年增加◆■★,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也有明显突破◆★◆■◆■。2017年以来■★■◆◆,市级以上获奖177项,其中国家级51项、省级86项、市级40项。在全国◆★◆“华文杯”“田家炳杯”★◆■★◆“京师杯■★★◆◆”等师范生技能比赛,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WPS办公软件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青少年航模比赛、青少年书画大赛中★★◆,学院学子都有出色表现。